個人對於抒情抽象畫比較關注的重點

個人對於抒情抽象畫比較關注的重點

Oct 04. 2022 文.李宜洲
抽象繪畫的創作是純粹、自我且自由的,不著重在客觀的現實,而著重在主觀的情感,情感是藉由形式表達而呈現的,雖然抽象繪畫是無拘無束的,但若是以畫面上的美感分析,還是需要滿足一些原則性,而面對抒情抽象(熱抽象)畫時,我所關注的重點有以下幾點: (一)色彩要能融合 關於藝術家的抽象繪畫中,色彩是相當重要,且能夠表達個人創作特點的,也就是我時常談論的「配色系統」,指的就是每位藝術家特殊的喜好配色,自成一格並且有著自身的喜好與品味,顏色與顏色之間的互相襯托、互相依靠,有時候是很主觀的,當然他可以透過教育及品味培養,在不同的時代中產生符合時代下的美感,因為不同色彩之間的互配關係,就如同彼此相異的音符組織成和弦的情況,色彩的配適無論是對比或相近色,只要能夠產生有感覺的和弦,就是成功的色彩融合,而成功的達成彷若音樂和弦般的配色效果,就能夠產生視覺上的配色和諧感。 (二)畫面聚焦的地方 繪畫是一種與眼球有關的活動,觀看畫作時眼球會隨著畫面的線索而產生內心的好奇,使得我們的心裡會追尋著畫面的舞動效果來進行欣賞,即使是一個最純粹空靈的單色域畫面,也會透露出藝術家傳達出來的精神,透過筆刷的運行,我們想像著藝術家創作時的情緒,透過色彩堆疊的意識,我們也許感受到雅緻、激昂、沉穩或喧囂的氛圍呈現,色彩塊面的交接處,有不同的處理方法,想要強硬壓迫又或是漸層融合,這些都是探討邊緣問題的課題,種種的繪畫形式有個大前提,即是如何透過畫面效果,來影響我們的眼球與心理,無論是寫實抑或抽象,這種視覺上的影響定律,就像是繪畫中的物理定律般,有著原則性並且可以透過研究來發掘。 一個讓人只能發散卻無法聚焦,甚至無法吸引人耐心觀看的作品,是沒有影響力的,聚焦並非是將畫面豐富的填滿,或是造成反差就可以達到,有時候過多的畫面效果也是會形成一種干擾,要思考如何透過畫面的經營推敲,傳達出創作的精神性;畫作中的媒材也許會與技術性相連結,並且透過畫面的視覺材料與技術性經營,來傳達出畫面的美感形式,這一切的連結性都會影響到創作者是否可以準確的,在畫面中傳達出精神內涵,因此畫面有些聚焦的地方,不僅可以有主賓之分,也更能清楚地傳達出作品的意蘊內涵。 (三)顏色不能髒到沒個性 此所謂的髒並非就是顏色灰暗,而是不當的混色造成明度與彩度不和諧,色彩的選擇並非就一定是互補配色法,也可能是相似色配色法、無彩配色法、單色配色法,配色比重就如同數學與構圖上的比例般,需要美感的營造,無論是何種配色法,還是需要考慮到色彩給予人的感受或意義。 有些初期嘗試抽象繪畫的創作者,因為不熟悉媒材的特性,因此在濕上濕的混色時,因為失誤而造成顏色混濁,這種混雜的濁色若不能成為一種個性,則畫作就失去了味道,抽象繪畫創作時因為沒有對象物的再現,所以很容易受到自我奔放的情感,而失去了用色精準度的掌握,抽象繪畫需在激情感受與熟練技法之間,取得平衡並詮釋個人風格。 (四)底蘊與力度 許多的抒情抽象是講究作品底蘊的厚度,這類型的作品很需要在畫面上呈現出力道,甚至是透過畫面傳遞出的質感,來表現一種文化內涵,並透過藝術家本身富含的藝術涵養,讓作品有種深層的力量;而所謂的力道可能是透過作品精神傳達出的,也可能是運筆技法所產生的速度感,或應用技術與形式造成的醒目感,甚至是畫面經營上的配色與構圖概念,所呈現出的對比度。 有底蘊的抽象作品能夠賦予作品氣質,並且可以細心品味又持久耐看,沒有底蘊的抽象作品,即使乍看之下醒目炫彩,卻難以深入探尋,抽象繪畫是透過最基本的美學元素來傳達藝術家的情感與精神,若是沒有底蘊,則恐怕淪為形式表演;有力度的抽象作品,無論是配色、技法、構圖或造型,都會吸引我們的注意,讓我們得以專注的聚焦於畫面上的安排。 (五)構圖的美感與多樣性 抽象繪畫的構圖美感,是與線條和造型有關的,線條的律動感無論是粗細、運行方向、流暢度或是速度感,都與空間產生互動;而造型上無論是「有機形狀」(Organic Shapes)或是「幾何形狀」(Geometric Shapes),不同的造型變化,會牽連我們的感受變化,透過線條或色塊產生的造型,也成為了構圖中的一部分,彼此相互的依存,且扮演著美感上的供給。 抽象繪畫同時也是需要觀察脈絡的,由於抽象繪畫的創作特性,很容易讓長期進行抽象創作的人,養成按照章法的創作模式,即是透過排列組合的創作思維,長期地依賴過去的舊作,而進行舊作的重新詮釋,雖然重要的作品可視為創作上的火種,但複製自我作品的創作模式,很容易在構圖上產生重複,並且容易只追求單一性的美感,缺乏了藝術創作的多樣性。 (六)技法的多元性 前述小節敘述過不同的技法,就如同交響樂中不同演奏者的詮釋風格,而指揮家若是能在整場的音樂演奏中,讓所有的樂手互相合作、彼此陪襯,則多元又繽紛的交響樂則會是一場非常精彩的演奏,除了顏料厚薄的處理、線條與造型的表達、速度快慢的效果、筆觸節奏的變化、不同工具與媒材的交互作用、色彩效果的變化、流動性與凝結性的對比、畫面空間與結構的經營、氣質與作品內涵營造⋯⋯,還要考慮到作品是否能夠證明自我的才氣,並且創作出具有開放性與突破性的作品,畢竟不在創作上去進行實驗的藝術家,同時也會喪失了風格突破的機會,而囚禁了自我的創作。 有些創作者太依賴於全自動或半自動性技法,或太偏重特殊工具,使得工具效果佔比太重或過度炫技,這同樣會使得創作的獨特性與技法多元性受限,其實透過水拓、滴流、暈染、滾壓等技法,來進行美感形式的營造並非原罪,但若是太依賴或鍾情於單一技法,則很容易讓創作形式無法突破,並且由於自動性技法每個人做起來的效果都差不多,因而喪失了畫面的獨特性。 (七)畫面正空間與負空間的處理 抽象繪畫雖然不再現,但並不是就沒有透視的概念,雖然不似寫實繪畫的光學研究,但基於美感的追求,抽象繪畫也重視空間的處理,說的具體一點,抽象繪畫是藉由寫實中的透視研究,而發現空間關係對於視覺上的影響;平面繪畫如同雕塑一般,有著正空間與負空間的存在,正負空間的關係正如同主賓之分的關係,這不僅在寫實繪畫中存有,在抽象繪畫中也同樣重要。 一般而言抽象繪畫中,畫面經營細緻、集中與精彩的部分,往往是平面繪畫中的正空間,但觀賞畫作時並非是僅有正空間,就能表現出作品的全貌,負空間也是扮演著陪襯與通氣的構圖需求,畫面中如果正、負空間都同樣豐富精彩,則構圖過滿,也無疏密關係,特別是在一些講究東方精神的抽象繪畫中,要追求空靈感的畫面,就必須掌握正、負空間唇齒依存的關係,中國繪畫中講究的「計白當黑,虛實相生」,不僅是談色彩的陪襯,同時也在談空間性的陪襯。 文章出處:《畫廊主帶您進入藝術圈:鑑賞.從業.創作.收藏》